因為站在企業運作的角度來考察,企業走過的每一步都完全依賴于整個創業團隊的協作和業績表現。從資本運用到內部管理,從技術研發到市場營銷,必須在各個環節都能流暢合拍。說到底,企業間的競爭就是企業間人才之間的競爭和企業對人才的爭奪競爭。
與此相適應的是, 大量的獵頭公司為企業和求職者充當起了中介服務,并迅速成長為一項新興產業。同時,網絡的發展為勞資雙方提供了更多的需求信息,也為更大范圍內的人才流動提供了便利。這樣一來,很多有發展潛力的年輕人就會通過對自身的反省和衡量而選擇跳槽,去追求更為美好的未來。實際上,人才的流失問題已經成為考驗企業穩定性和將來前途的一個重要指標。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人心渙散的企業能夠超然于社會競爭的大環境,可以說在人才爭奪中處于劣勢的企業離它自身的沒落也不會太久。
任何企業,無論它的前景多么輝煌,都會有人棄之不屑。發生人員跳槽,是相當普遍的社會現實。我們應該承認跳槽是適應社會發展和個人自身發展兩方面需求的一種積極態度,是社會進步為高素質人才的合理流動所創造的必然趨勢,也是個人為追求更高自身價值體現的標志。 從表面上來看,跳槽是為了更高的收入,獲得更大的發展機會。但是進一步而言,引發人員跳槽的原因相當復雜,取決于各方面因素的綜合。
反觀企業內部的情況,跳槽的起因大致有這樣一些:
1 企業所從事產業的前景不被看好。
2 企業自身業務發展停滯不前,在同行業竟爭中處于劣勢。
3 企業有金融資產的缺陷,無法估計今后的影響。
4 企業發展戰略出現根本性的失誤,可以預計今后的失敗。
5 企業面對一個不可戰勝的競爭對手,處處受其壓制。
6 企業領導無能,不具備創業,守業和繼續發展企業的素質。
7 企業內部環境和管理體制缺乏凝聚力,員工對所從事的工作沒有積極投入的認同感。
8 企業在人員配備方面的不合理,導致人才資源的浪費,不具備人盡其才的要求。
9 企業受到政策影響,原有的優勢被打破,而固有體制的慣性還繼續存在著。
10 企業無力提供相當水平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從個人的角度而言,跳槽的起因大致有這樣一些:
1 個人無法預計自身將來的目標走向,或者可以看到未來的平庸趨向。
2 個人能力特點和企業的需求格格不入。
3 希望取得比目前更大的成就,而企業無法提供。
4 個人問題引發的同事,上下級人際關系不協調。
5 在企業內缺乏領導重視和成才的環境。
6 對企業提供的收入和福利待遇不滿足。
7 不喜歡企業的運作方式和固有體制。
8 本來就是以此為跳板,學到了東西,達到了目的也就該走了。
9 人才過剩,沒有個人發展的空間。
10 有比本企業更好的選擇機會。
在分析了產生跳槽的原因后,企業就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的優勢,在可行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提供和擴大青年人才的發展空間。使他們有更多愿意留下來的理由,并愿意把自身的發展匯入到企業的發展中去,使企業的事業成為他們自身的事業。
和每個人一樣,企業同樣需要調整,同樣需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目標和戰略。面對人才資源的流失,在跳槽發生之后的彌補只是被動的措施,一個更值得企業管理層深思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吸引人才,我們如何使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