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民營企業的技術人員,每月1日會準時收到工資條,收到工資條,我都是大概瞄一眼,跟該拿到手的工資相差不大就行,從來沒仔細去了解過,工資條上那些該交的“金”、被扣的“險”是怎么一回事。
為了弄明白交的都是哪些錢,今兒個我找財務、打電話,折騰了一天終于弄明白了。
目前國家規定的社會保險金包括了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這五種保險金又被稱為統籌金,如生育保險所交的錢,就被稱為生育統籌金。在這五樣保險中,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個人不必繳納,也就是說,我的工資單上不會被扣除生育保險需要繳納的錢,而是由單位幫我交,另外一點,雖然我是男的,也要交生育保險,這一點可以在我老婆生孩子那邊體現了。而工傷保險則是由單位按行業性質繳費,我們個人也不用交。
我的工作雖然不是什么鐵飯碗,但也算是有一技之長。現在還是壯年,有的是力氣,什么都不怕。但老了就不一樣,最好能有養老金防老。我工資條上每個月被扣走的養老保險金,其實就是為了今后的養老作準備。
有時候傷風感冒、腦熱頭疼的,我會拿著醫保卡到藥店去買藥,但有錢就買,并不清楚醫保基金怎樣算的,反正覺得用起來很方便,不過每個月我的工資條上也都顯示被扣幾十元醫保基金。
買藥門診刷卡,大病直接結算
目前,醫療保險金的個人繳交額度是2%,企業繳交額度是7.5%,以3000元工資來計算,每個月繳納的錢是3000元×2%=60元,在這里自己繳納的這2%再加上單位繳納的1%將被存入個人手上的醫保卡中,供個人買藥和看門診。企業為我繳納的6.5%則被劃入統籌金中,這部分是在生病住院后,才能按規定獲得報銷。
辦理了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后,要是生了病,看門診和拿藥的話就可以刷醫保卡,要是住院的話,目前,參保人在醫保年度內統籌基金的起付標準,一級醫院第一次看病為350元,第二次為200元;二級醫院第一次為500元,第二次為350元;三級醫院第一次為700元,第二次為500元,第三次以及以后的住院不再設立起付標準。另外由醫保支付的那部分,由醫院和醫保中心統一結算,這部分大概占到60%—90%,自己需要額外再支付一小部分。
目前絕大部分人的醫療保障都以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和新農合來覆蓋。
有工傷險出意外獲保障
我的同事在上班時間內摔傷了,由于單位給大家繳納了工傷保險,同事得到了一些額外的補貼,我也借機會了解了一下工傷保險。
工傷保險分為一類風險較小行業,二類中等風險行業,三類風險較大行業。三類行業分別實行三種不同的工傷保險繳費率,分別為0.5%、1.0%和2.0%。
按規定,各類企業、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的全體職工均應參保。繳費工資應按實際在泉州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60%-300%,由單位繳費,職工個人不繳費。
工傷保險單位給買
繳納工傷保險的單位職工如遇到工傷,可獲得醫療費(轉外地就醫須經社保批準,符合規定的醫療費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交通費、伙食費(在本地住院期間,住院伙食補助費由單位按出差伙食補助標準的70%發給。經批準轉外地就醫的,交通費、伙食費由單位按出差標準報銷)和停工留薪期補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