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餅充饑的學問
時間:2007-09-12 9:40:00 作者:黨云帆 李晶 來源:金融界
對于快速成長型公司來說,“分的是理想,經營的是未來,享受的是過程”
——企業分配中“現貨”與“期貨”激勵的平衡
每年我都會為他們畫一張餅”。
2000年初,作為國內第一家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民營企業,生產學習機、跳舞毯在當時小有名氣的裕興公司一下子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曾經與世界首富蓋茨握過手的裕興總裁祝維沙,在談及創業及在艱苦環境下的快速成長經驗時經常說這句話。
在各種條件不足的情況下如何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加盟?要談理想——-“每年我都會為他們畫一張餅”,只不過到了年終,祝維沙畫的餅總能兌現,為大家“充饑”。
這種畫餅的成功經驗被祝維沙概括進裕興的“生活方式”。
之后,國內一家著名的財經類媒體以《裕興是一種生活方式》為題,對祝維沙等人的創業及發展經驗進行了報道。但可惜的是,祝維沙沒有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改變過去成功的經營思路,裕興的成功沒有繼續下去。
但“畫餅充饑”的確是許多公司成長的一種必備手段。
革命未勝利前,理想不能分配
“一般情況下,只有成熟的公司,因為現金流好,利潤穩定,提供的員工待遇才會較好,”國內知名的人力資源專家,北京騰駒達公司首席顧問景素奇認為,快速成長的公司,一般情況下,員工待遇較之行業平均水平或者行業前三名的水平,都會有一段不小的差距。這是一個普遍情況,即所謂企業能夠為員工提供的“現貨”待遇不足。
那么,有限的資金主要用在哪里呢?“快速成長的公司,現金肯定主要用于企業經營”,景素奇認為,“只有等革命勝利了,再分配果實”,如果現金流主要用于分配,而不是投入再生產,企業就很可能沒有未來了。“革命未勝利前,理想不能分配”,景素奇強調,對于快速成長型公司來說,“分的是理想,經營的是未來,享受的是過程”。在“現貨”不足的前提下,要想吸引到更多優秀的人才,只有用“期貨”進行彌補。
但是對于所有成長型企業來說,如何畫餅,如何分配也是一門學問。
“餅”畫出去了,但不一定能兌現,也有的企業在不斷成長的過程中會突然發現,如何讓越來越多、越來越優秀的人才加盟越來越發展壯大的企業,并且有相應的待遇與成長空間是一個難題。
國內某家著名的民營電信企業,由于技術與銷售力量雄厚,是少有的既快速成長而且現貨與期貨都非常充足的企業。但就是這家理想雇主,在專家看來也并不是沒有問題。這家企業總監級的干部,年薪已經論百萬計,年終分紅更為可觀,坐駕已經不止是奔馳、寶馬。但隨著企業的國際化發展需要,引進了更多的來自跨國公司的中層人才,雖然他們來到這里后收入比原來翻番,而且工作的空間、授權都充足。但工作一段時間后他們發現,自己所匯報工作的高層領導,雖然許多人工作水平不如自己,但收入分紅都遠比自己要高,心理的不平衡也就產生了。
現貨、期貨各有所好
還要看到,期貨與現貨針對不同的人。
年輕人有激情,有干勁,血氣方剛,雖然最需要現貨,但期貨卻往往是對年輕人最大、最有效的激勵手段之一,因為年輕人最看重的是未來和理想;但是對于四五十歲的人來說,期貨的激勵作用越來越小,這個年齡段的人,最不需要現貨,而最希望拿到現貨:因為他們沒有未來。同理,不同年齡及層級的人,公司所采取的分配、激勵機制應該各有不同。
物質激勵重要,精神激勵也要
雖然現貨與期貨的合理運用非常重要,但是,景素奇認為,對員工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培養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同樣重要。錢的作用雖然巨大,但也不是萬能的——尤其要防止唯利是圖的價值觀彌漫。
因此,在使用物質利益進行激勵的同時,優秀的企業家都非常重視引導企業形成奮斗的、把個人利益與企業發展結合起來的良好氛圍。不少企業家都說過類似的一句話,“偉大的企業是加班加出來的”。為什么呢?因為優秀的企業都是無數員工智慧和汗水奉獻的結果,加強企業文化建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渡過了生存期,進入快速成長階段的企業需要注意的東西。
世界最大的企業沃爾瑪,優秀員工可以送到總部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培訓,這就是一種精神激勵,而且精神激勵的方式多種多樣,企業要把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完美地結合起來。
任何企業的成長都離不開期貨激勵,而且表現形式有很大不同,股份激勵是一種,提成與分紅是一種,同樣,提拔晉升,委以重任,或者給予鍛煉機會也是一種激勵,給舞臺,給授權,給榮譽都是激勵。
激勵也不是萬能的
用期權(主要是分紅權)來彌補現貨的不足,是許多公司的常用手法。對此,景素奇認為,許多企業的分紅權往往按照百分比來分配和執行,其實是不科學的。因為快速成長企業自然會不斷的注入資本,增資擴股,原來獲得的百分比分紅權會不斷地被稀釋。這樣就會使一些持有期權或者分紅權的人心理產生不平衡,有可能產生許多不必要的矛盾。
另外,在運用期貨手段引進人才的時候,也要注意保護大股東的話語權和決策地位。具體的手法是,一個企業可以有許多股東或者合伙人,但是任意兩位股東的股份之和不得超過第一大股東。企業在快速發展階段有時也需要“獨裁”,大股東的存在能夠保證企業決策的速度,避免貽誤戰機,從而間接保證了企業發快速發展。
家電零售業的人都知道,蘇寧的人不好挖,而國美的人好挖,為什么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股權激勵在起作用。蘇寧的管理者都戴著“軟手銬”,因此骨干員工隊伍穩定。但通過股權激勵而使員工隊伍穩定的效果一定是最好的嗎?這也很難說,景素奇認為,這些與企業的具體情況有關。企業沒有股權激勵制度,裁人相對容易,而員工擁有企業股份會使裁員相對困難,人員流動性差也會導致一些問題的存在,給企業的發展帶來沉重的責任。激勵手段不同之所以會形成各種各樣的局面,歸根結底,還是與企業老板的人格、性格有直接關系。
即使有了股權等期貨激勵制度,也要對員工進行不斷激勵。景素奇指出,百度上市后,產生了許多的百萬富翁,而且目前國內類似的情況越來越多。對于有些人來說,這些財富效應會使他們暫時失去奮斗目標:激勵機制也會失效。怎么樣讓這些激勵機制的受益者不斷自我激勵呢?這些在公司章程以及員工持股計劃的設計中,需要預先進行設計。